铁火炮

中国宋元时期的爆炸性火器
铁火炮是中国宋元时期军队装备的铁壳爆炸性火器。又称震天雷。用生铁铸成外壳,形如罐子、合碗等不同样式,内装火 药,并留有安放引火线的小孔。点燃后,火药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使铁壳爆碎伤人,是当时威力较大的一种火器,广泛用于攻守城战、水战和野战。按其大小和用途不同,有的用[yōu]抛掷,有的以手投放,也有的从城上推下。宋元时期,军中多装备有铁火[tíng]明朝以后,在铁火聤的基础上,爆炸性火器有了进一步发展,陆续出现了地雷水雷和爆炸性炮弹。

简介

铁火炮一名,最早见于南宋赵与的《辛巳泣蕲录》。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攻宋蕲州(今 湖北省蕲春县)时,曾将铁火炮打到知府帐前和卧室中,“其声大如霹雳”,一宋兵被金人“铁火炮所伤,头目面霹碎,不见一半”。宋元时期,军中多装备有铁火炮,并广泛用于作战。《金史·赤盏合喜传》记载,开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时,金兵曾用震天雷守城,并用铁绳将震天雷从城上吊下,炸毁蒙古军的攻城器械“牛皮洞子”。书中描述震天雷的威力说:“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ruò]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宋史·马[]传》记载,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攻静江(今广西桂林)时,一守城宋将率250人用一大型铁火炮集体殉难的情景:“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可斋续稿后集》记载,南宋宝祐五年(1257),李曾伯奉命调查军备后说,当时荆州一月制造铁火炮一二千只,“荆淮之铁火炮动十数万只”。元军攻日本时,也曾使用铁火炮。当时参战的日本画家竹崎季长在其作品《蒙古袭来绘词》中,还画了一具呈炸裂状的铁火炮。明朝以后,在铁火炮的基础上,爆炸性火器有了进一步发展,陆续出现了地雷水雷和爆炸性炮弹。
清代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