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绿咬鹃

鸟纲咬鹃目鸟类
凤尾绿咬鹃(Pharomachrus mocinno)是一种小型攀禽,属于咬鹃目咬鹃科,是南美洲丛林中最美丽的鸟类之一。雄性凤尾绿咬鹃具有光滑的长尾覆羽,如同凤凰般的尾羽。该物种濒危,属于《华盛顿公约》的附录第一类保护动物。凤尾绿咬鹃主要栖息于热带森林,尤其是山地云雾森林。 凤尾绿咬鹃共有两个亚种,分别是墨西哥南部亚种P. m. mocinno,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地;以及中美洲亚种P. m. costaricensis,主要分布在危地马拉。凤尾绿咬鹃在中部美洲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 凤尾绿咬鹃以昆虫为主食,也吃植物果实。它们常在腐朽的树木中挖掘洞穴作为巢穴。凤尾绿咬鹃是一种高度迁徙的鸟类,春季从森林的坡地飞向森林的树冠。这种行为在繁殖季节期间才会发生,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但通常在3月至8月之间。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等级,凤尾绿咬鹃被列为近危物种,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凤尾绿咬鹃在中美洲神话中有重要角色,与特奥蒂瓦坎紧密相连。目前,它是危地马拉国鸟,出现在国旗和国徽上,同时也是危地马拉货币——危地马拉比索的名字来源。

外形特征

凤尾绿咬鹃是咬鹃中体型最大的,体长38-41厘米。加上尾羽长达70厘米。体重180-210克。其脚趾与其它鸟类均不相同,1、2趾向后,3、4趾向前,为异趾形。
凤尾绿咬鹃
凤尾绿咬鹃有着极其华丽的外表,绿色的羽毛,红色的胸部上具狭窄的半月形白环,羽毛为鲜艳的铜绿色和红色,在不同角度观看可看到由金属绿至蓝紫色不等,通常有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鲜艳羽毛。一般情况下一级飞翼的羽毛会遮掩了尾羽,而只有繁殖季节时的雄性才会看到长长的尾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