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

南宋时期魏国公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南宋爱国大臣,被誉为苏武第二,乐平县岩前村(今属洪岩乡)人,史书载饶州鄱阳县人。洪皓幼年在家乡读书,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后,出任秀州司录,时逢饥荒,他毅然截留浙东调京的纲米赈饥,救活灾民数万,险遭杀身之罪。当地人民感其恩典,尊为“洪佛子”。[1][2]
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命洪皓任通问使,代理礼部尚书衔出使金国,结果被扣押,流放到冷山长达十五年,直到绍兴十三年(1143)方才回国。[2]洪皓留金十五年,在危难中曾多次援助被俘军民,刺探敌方军情,密报宋廷。在流放冷山期间,还与当地金族人民友好相处,用桦树皮抄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教金族儿童学习汉文,为金、汉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这就是有名的《桦叶四书》。[1]
洪皓死后,南宋朝廷恢复其徽[yóu]阁直学士官职,赐封鄱阳郡开国侯爵位,赐封谥号“忠宣”,赐葬鄱阳古县渡。洪皓著作颇多,有文集50余卷,其中《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和《鄱阳集》等流传后世。[2]

人物介绍

洪皓,字光弼,一说饶州乐平人(今江西乐平市[3])人,另一说江西鄱阳[4]。(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徽猷阁待制假(代理)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始归。迁徽猷阁直学士从三品,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寻因[]秦桧,出知饶州。十七年,责授[háo]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二十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