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秀

南宋名臣、儒家学者
真德秀(1178—1235)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景希,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号西山,人称西山先生,南宋后期理学家、名臣。[2][4]
真德秀四岁开始读书,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第,被任命为南剑州判官。后于开禧元年(1205年)中博学宏词科,进入福建安抚使萧逵幕府,于开禧三年(1207年)被召为太学正,后于次年转任为博士。之后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任沂王府教授、学士院权直、礼部郎官等职,因不满权臣史弥远而外调至山东,后担任泉州知府等职。宋理宗即位后,真德秀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不久便升任为吏部侍郎兼任直学士院。不久后遭到多次弹劾后免职,于绍定四年(1231年)被授为宫观官[a]。次年,真德秀升任为徽[yóu]阁并担任泉州知府。史弥远去世后,宋理宗亲政,真德秀以显谟阁待制职位担任福州知府,不久被召为户部尚书,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端平二年(1235年)五月,真德秀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文忠”。[1][2][4]
真德秀主张“廉、仁、公、勤”的行政准则和经世惠民的思想,重视吏治和狱讼。他还重视发展当地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真德秀学术继承朱熹,与魏了翁齐名,并为程朱理学的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真德秀是朱熹的再传弟子,是朱熹后学中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其著有《西山集》等,《宋史》有传,是“西山真氏学派”的创始人。[5][6][3][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