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

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八位名伎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南岸旧院及珠市中八位著名的乐籍女性,又称“金陵八绝”或“秦淮八骏”。[1][2]该称号始于光绪十八年由张景祁等执笔、叶衍兰作画的《秦淮八艳图咏》,[1][2]特指晚明名妓中的柳如是陈圆圆(亦称“陈[yuán]”)、董小宛(亦称“董白”)、李香君(亦称“李香”)、马湘兰(亦称“马守真”)、寇白门卞玉京(亦称“卞赛”)、顾横波(亦称“顾眉生”)八人。[1][2][3][4]
康熙二十三年癸酉,文学家、诗人余怀作《板桥杂记》,首次将董白、李香、寇湄、卞赛及顾媚同列中卷“丽品”,而柳如是、陈圆圆及马湘兰三人则未予收录。直至《秦淮八艳图咏》问世,“秦淮八艳”才确定其指称意义。[1][2]
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秦淮八艳”多数能诗善画,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作品,[5]柳如是的《戊寅草》,马湘兰的《平康马湘兰诗》等。[6][7]在家国大事上,除马湘兰外,其余七位女性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8]她们或积极支持反清复明运动,[9][10]或欲以死明志,[10]令许多官宦士子无地自容。[8][11]在婚姻与爱情上,她们勇于追求,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12]
据记载,“秦淮八艳”才貌双全,[5]几乎人人都有集子,[6][7]促成了“秦淮乐籍文化圈”的产生和发展。[1][13]除此之外,她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包括出席外交活动,资助寒门学子进学,提供政治集会场所,表示阉党等的消极不合作态度,资助反清志士与遗老子孙等,[14]在家国危难之际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气节。[5]“秦淮八艳”身上种种与众不同的品性和不屈于现实的抗争之心,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某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15]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