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

中国当代作家、编剧
阿城,本名钟阿城,1949年4月5日出生于北京[2]祖籍重庆市江津区,1986年远赴美国,此后在定居美国,[4]中国内地编剧、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寻根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1]
阿城是1949年随着新中国出生的,[5]父亲钟惦裴是中国电影美学的奠基人,其母张子芳也先后参加冀众军区北进剧社、中央党校文工团,离休前担任北京电影厂办公室主任,属于有文化小康家庭。[6]自小他便能读遍各家名著,在阿城的作品亦能窥名家和家庭对他风格形成的影响。[7]直到1956年文革爆发,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其父亲发表的《电影的锣鼓》受到批判,被下放至农场改造,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小平房内,但让阿城得到四处游荡,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机会。[8]1968年阿城响应号召开启了其长达十一年的知青生涯,这完全不同于以前生活的体验,为阿城之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以知青生涯为基础的。[9][10]1979年回到北京,阿城曾从事过多个工种,但均未有成就。[11]1984年,阿城以作家身份出世,发表其个人短篇小说《棋王》之后又接连出版了他的“三王”代表作中的另外两篇《树王》和《孩子王》,红极一时,此后“三王”便成为阿城的“代名词”。[12]第二年,阿城担任电影《大明星》编剧,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3]1986年,阿城远赴美国,此后定居美国。期间也偶有作品产出,多以散文为主。[4]
阿城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多,大多集中在两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20世纪末,多以散文为主。小说除了有“三王”代表作,还有[14]遍地风流》《爽》和《小城之春》。散文有《闲话闲说》《威尼斯日记》《常识与通识》等。[15]编剧作品有《芙蓉镇》《画皮之阴阳法王》《吴清源》《刺客聂隐娘》等。[14]
阿城的作品多以描写小人物的故事为主,追求本真,用白描的手法渲染氛围,蕴含着对宇宙、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心理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7][16]1992年获得意大利国际诺尼诺文学奖[17]1986年和谢晋一起编写的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最佳编剧奖。2015年,担任编剧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再次入围金鸡奖[14]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