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

俄罗斯帝国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英文名:Alexander I Pavlovich Romanov,1777年~1825年),是俄罗斯皇帝之一[1]
亚历山大一世自小在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那里学习[12]。在祖母死后,他的父亲保罗一世登基,并把他立为皇储[13][14]。直到1801年3月23日,保罗一世被人杀死,第二天亚历山大一世继承皇位[4]。在登基后,他先实行了宽松政策,然后建立“密友委员会”(或称为“非正式委员会”),并于1801年12月24日将购买无人居住土地的权利扩大[15][16][17]。1802年9月20日,亚历山大一世宣布废“院”设“部”,以及将参政院改为最高司法机关[18][15]。随后,他开始侵略扩张,并于1804年派军前往埃里温波斯军队击败[19][20]。但是在之后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埃劳战役和孚利德兰战役中,亚历山大一世均被拿破仑击退[21]。1807年7月7日,俄法两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随后亚历山大一世发动对瑞典土耳其和波斯的战争,并夺取了芬兰和比萨拉比亚[22][23]。直到1812年6月24日,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卫国战争中将拿破仑击退[24]。1815年,亚历山大一世在奥都维也纳召开战胜拿破仑的国际会议,并继续扩张领土[25]。1816年到1819年,亚历山大一世继续实行农民改革,但是在1820年左右逐渐放弃解放农奴计划[26][27]。1820年,亚历山大一世在神圣同盟会议上制订并采取“干涉原则”[26]。1825年11月9日,亚历山大一世在亚速海的塔甘罗格染上肺炎后逝世[3][2]
许金秋学者认为,亚历山大一世的举措具有矛盾性,在统治初期受到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即自由主义思想和保守主义思想。在统治中,他逐渐从自由主义改革转为加强保守原则[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