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

法国人道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944年。出生在法国,是20世纪法国人道主义作家,也是一位戏剧家、文学家、[3][4][5]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6]
罗曼·罗兰(1866-1944)出生于法国克拉美西城的一个中产家庭,他从小就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7][8]1886年罗曼·罗兰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接受哲学和历史的教育。[9][10]1895年,罗曼·罗兰完成他的学位论文《近代歌剧之起源》并获得博士学位,得到法兰西学士上院的褒奖。[10]1897年罗曼·罗兰渴望“为新的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第二年他发表剧作《群狼》《哀尔帝》《理智的胜利》等“信仰悲剧”,但是反响平平。[11][12]1903年,罗曼·罗兰撰写几部名人传记,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合称为《名人传》。与此同时,他还发表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自此罗曼·罗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2]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定居在瑞士。他利用瑞士中立国的环境,写许多反战文章。1915年,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知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罗曼·罗兰发表许多重要作品。1918年—1933年,他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哥拉·布勒尼翁》《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露丝》《欣悦的灵魂》等。此外,他还著有七卷本的重要音乐理论和音乐史著作等多种文体的作品。[13]1921年,罗曼·罗兰发表《战败者》和《甘地传》。1938年5月罗曼·罗兰从瑞士回国。[1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曼·罗兰遭到法西斯严密监视,完成回忆录《内心旅程》和长篇传记作品《贝多芬的创作时期》和《贝吉传》。1944年12月31日罗曼·罗兰安详去世,于第二年葬于故乡克拉姆西镇。[14][15]
罗曼·罗兰的戏剧以史诗般的规模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他通过戏剧作品描绘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动荡与风暴,将历史时期中浑浊的纷争和激烈的斗争展现出来。[16]他的小说带有音乐性,展现出交响乐般宏伟的气魄、结构和色彩。[17]罗曼·罗兰的思想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色彩,英雄主义和个人意识,[18][19][20]他的一生都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人类的自由、民主和光明前途奋斗。他的作品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真实、自由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18]作家茨威格评价罗曼·罗兰完美体现诗歌、音乐和科学三者之间、以及法国德国、意大利文化之间的交融,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的良心。[2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