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

起源于14世纪的火炮
加农炮是火炮的一种,[1]是指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常用于攻坚战中。[2]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2]
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16世纪时,欧洲人称之为加农炮。其名来自拉丁文Canna,意为“管子”。[2]
加农炮可配备多种弹药,例如爆破弹、杀伤弹、爆破杀伤弹。主要用作射击远距离目标、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是炮兵装备的主要炮种之一。在各种火炮中,加农炮是射程最远的,有“远射冠军”之称。[1]

起源与发展

早在14世纪,加农炮就出现在战场上了。到了16世纪,人们开始将这种身管较长的火炮称为“加农炮”。[1]在16世纪,有的国家把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的火炮称作加农炮。17世纪70年代,将重量在1800~3630千克的火炮称作加农炮。17世纪末,把射程大且弹道低伸的火炮称作加农炮。18世纪,加农炮身管长为18~26倍口径,火炮重量是炮弹重量的150~250倍,射程1000~1300米。19世纪中期,加农炮改用球形爆炸凝弹。以后,又采用线腔式后装炮,发射尖头圆柱形长弹,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度都有明显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农炮身管长为30~45倍口径,初速达到477~785米/秒,射程7600~22800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的加农炮身管长为49.5倍口径。初速925米/秒,射程296000米。20世纪50年代,有的加农炮采用活动身管炮身,身管长是口径的55倍,装有炮身推拉器和起重机。推拉器用于炮身战斗状态和行军状态的转换。起重机用于大架在前车上的装卸。70年代,有的自行加农炮装有自动装填机构,装弹、送弹全部自动化,明显提高了射速和机动能力,还装有封闭式炮塔,具有三防能力。在发展自行加农炮的同时,牵引式加农炮也得到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