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俄国沙皇米哈伊尔一世的长子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俄文名:Романов 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1629年3月9日-1676年1月29日),是米哈伊尔一世的长子,彼得大帝的父亲,于1645年7月23日登基,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位沙皇[2]
1629年,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出生于莫斯科,1643年被正式立为皇储。1645年夏,沙皇米哈伊尔病逝,年仅十六岁的阿列克谢继位,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1646年,在莫罗佐夫的扶持下,阿列克谢颁布新的盐税政策,导致盐价上涨。1648年,人民在莫斯科发起盐商暴动。为平息莫斯科起义,最终政府流放莫洛佐夫,降低盐税,阿列克谢正式掌权。1649年,阿列克谢通过《会议法典》,这加强了专制制度与下层贵族之间的联系。1652年,阿列克谢在俄罗斯东正教分裂期间与尼康主教密切合作,推动礼仪改革。[3]1654年5月,阿列克谢率军亲征波兰,开启12年的波俄战争。因战事频繁,国库亏空,阿列克谢推动铜币改革以期增加税收,造成盐铜暴动以及哥萨克起义。阿列克谢去世时,俄国国家领土面积增长至81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4]
美国学者保罗·库比塞克认为,阿列克谢在大权在握的30年里,完成了父亲米哈伊尔的未竟事业,改善了罗曼诺夫王朝初建时积贫积弱的状况,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使远在欧洲边缘的俄国迅速成为东欧的主导力量。[5]

人物生平

幼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