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

西非内陆国
1
2
尼日尔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du Niger;英语:The Republic of Niger),简称尼日尔(Niger),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8],是非洲西部的内陆国家[9],首都尼亚美(Niamey)[7],国土面积126.7万平方千米,是西非最大的内陆国家,且80%以上的土地面积位于撒哈拉沙漠[7]。尼日尔东与乍得交界,南与尼日利亚贝宁相连,西与布基纳法索马里为邻,北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接壤。[8]截至2023年,总人口达2540万人。[4]法语为其官方语言,尼日尔居民88%信奉伊斯兰,11.7%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基督教[5]
尼日尔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位于西非季风区北缘[8],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5],全年分旱、雨两季[1],全境年平均气温30℃[14],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15]。尼日尔历史上未形成统一王朝[16],而是由多个部族组成。[17]公元8-16世纪,在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国家:加纳王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此外,11-18世纪在乍得湖地区兴起了博尔努帝国。[16]近代以来,尼日尔长期受到欧洲的掠夺和奴役,1904年成为法属西非领地,1922年成为法国殖民地[17],并入“法属西非”[8]。1957年,尼日尔获得半自治地位。1958年12月18日,通过议会大选,尼日尔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成立了法兰西共同体尼日尔共和国自治政府,并将12月18日定为国庆日。1960年7月,尼日尔退出“法兰西共同体”,8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8]随后,尼日尔经历了五次政变和四次军事统治。尼日尔第七部也是最近一部宪法于2010年颁布,建立了多党制、单一的半总统制。继2023年最近一次政变之后,该国再次处于军政府统治之下。[1][18][5]
尼日尔的经济主要依赖农牧业[7],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4]。2019年尼日尔农业增加值30.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5%。[10]截至2016年,铀矿年产量达到3479吨,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除[yóu]以外,尼日尔境内还有锡、铁、石膏、黄金等矿藏。[8]2021年,巴祖姆总统当选后,致力于发展农业、能源、电力和交通等产业,推行“粮食自给自足倡议”“复兴计划三期”“2022-2027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旨在整顿经济、改善民生。[1][19]尼日尔的旅游业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主要景点有尼日尔W河段国家公园尼日尔河谷、阿伊尔高原、阿加德兹图阿雷格族城等。[1][8]但尼日尔基础设施落后,工农业基础薄弱,受自然灾害、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安全形势影响较大,总体较为困难。[1][20]
尼日尔是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法语国家组织、非洲商法协调组织(OHADA)[21]世界贸易组织(WTO)、西非国家经济共同(ECOWAS)[9]成员国[17][4]2023年7月26日,尼总统卫队部分军人扣押总统巴祖姆,政变军人代表在尼国家电视台宣布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CNSP),推翻巴祖姆政权。7月28日,尼日尔国家电视台宣布,该国“新领导人”为将军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Abdourahamane Tchiani)。[22][23]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