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法语:La Ré publique Islamique de Mauritanie;英语: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3][1][2]简称毛里塔尼亚(阿拉伯语:موريتانيا;法语:Mauritanie;英语:Mauritania),[4]是西非的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5]面积103.07万平方千米,[8][6]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30位。[22]截至2023年,毛里塔尼亚人口为492万,多民族国家,黑摩尔族、白摩尔族、黑非民族各占总人口的40%、30%和30%。[23]约9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2]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2][6]首都为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6])。[2] 毛里塔尼亚有80%的地区是沙漠,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只有中北部地势较高,[24][25]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2][26]大约在6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现今毛里塔尼亚地区,早期居民是巴富尔(Bafour)黑人民族。[27][6][28]公元3世纪,北非的柏柏尔人逐渐迁入毛里塔尼亚北部地区,[2][29]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进入毛里塔尼亚,使整个社会及人民生活逐步开始伊斯兰化。[30][31]20世纪初,法国人吞并了塞内加尔河(Senegal River)沿岸毛里塔尼亚一带地区,[6]1904年,毛里塔尼亚成为法属西非(AOF)管辖的一部分,[32]1920年,成为法属西非总督管辖之下的殖民地。[2]由于法兰西宪法规定法兰西共同体的成员必须是自治共和国,[2]于是1958年11月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宣告独立,结束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历史。[33][2][34]建国后政权几经更迭,先后经过达达赫(Moktar Ould Daddah)、[35]塔亚(Maaouya Ould Sid'Ahmed Taya)、[36]阿齐兹(Mohamed Ould Abdel Aziz)等执政时期[37],2019年6月,穆罕默德·乌尔德·谢赫·艾哈迈德·加兹瓦尼(Mohamed Ould Cheikh Mohamed AhmedG hazouani)当选毛里塔尼亚新任总统,2023年7月,穆罕默德·乌尔德·比拉勒(Mohamed Ould Bilal)被任命为总理。[2] 毛里塔尼亚于2002年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入重债穷国,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6]矿业和渔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油气产业是新兴产业,外援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2022年毛里塔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为103.8亿美元,[12]世界国家和地区GDP总量排名第142位,[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90.7美元。[12]文学、建筑,音乐等是毛里塔尼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阿拉伯书法、摩尔史诗《T'heydinn》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39]有瓦丹、欣盖提、蒂希特、瓦拉塔古城(Ancient Ksour of Ouadane,Chinguetti,Tichitt and Oualata)和阿尔金湾国家公园(Banc d'Arguin National Park)2项世界遗产。[40][41] 毛里塔尼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务实的外交政策,强调自身阿拉伯、非洲属性,致力于睦邻友好。近年来突出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方针,努力拓展国际空间,争取更多外援,迄今共与11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1973年11月,毛里塔尼亚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42]1961年10月,加入联合国,[35]现已加入联合国下属的全部15个国际组织,是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理事会成员国,[43]1995年5月31日,加入世贸组织(WTO),[44]1979年10月2日,加入世界海关组织。[45]另外还加入了非洲联盟预防和打击腐败公约、西非水稻发展协会章程等多个公约组织。[46]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