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

流经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各国的世界第九长河
澜沧江—湄公河(Lancang-Mekong River),也叫大湄公河,是世界第九长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后流经云南省后于南阿河口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后于湄公河三角洲流入南中国海,中国境内名为澜沧江,长度2198千米,境外名为湄公河,长度2711千米。[2][6]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2]年流量475立方千米,主要的支流有子曲拉萨河流沙河蒙河、锡河等。[6][7][8]
澜沧江—湄公河的具体演化历史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河谷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挤压所形成的。[10]地质构造上是西南三江构造带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向南或南西的延伸。[11]流域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地貌有山地、河谷、平原、高原四类。[1][10]流域内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在澜沧江段,由北向南可以划分出高原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北部长冬无夏,中部气候四季如春,南部及地热河谷属于北热带气候,长夏无冬。[12][3]湄公河段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季和雨季。[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生物种类多样,多以亚热带、热带物种为主,动植物种属繁多,仅中国云南省流域就有木本植物超过5000种,有望天树、伯乐树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昆虫已知种类达12000多种,脊椎动物已知种类达1798种,其中在鱼类中有290种是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的特有种。有蜂猴滇金丝猴等51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还有许多濒危物种,如印支虎伊洛瓦底江豚爪哇犀牛等。[13][1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分布着各国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联合国设置的生物圈保护区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较大的自然保护地包括位于中国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云南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以及位于柬埔寨境内的洞里萨湖生物圈保护区。[15][16][17][18][1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170万年前便有原始人类活动,4万年前人类开始踏足这一流域。[20][21]西汉末(公元1世纪),上游源头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统治,同时期下游湄公河三角洲出现扶南国[22][23]公元6世纪,湿梨多补罗(Shrestapura)城在下湄公河流域建立,成为了高棉王国的中心。[23]隋文帝时,光化公主吐谷浑王。隋炀帝发动了对吐谷浑的征讨战争,公元609灭吐谷浑,设西海郡河源郡,控制了青海湖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公元7世纪中原王朝重新控制了澜沧江源头地区,直到吐蕃控制该地区。[22]13世纪上游地区重新被中原政权统治,此后未变。[24]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安东尼奥·德·法利亚(Antonio de Faria)成为第一个驶入湄公河三角洲欧洲人。[23]19世纪下游地区开始被欧洲英法两国殖民统治。[23]二战后,流域内的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独立并统一,最终形成今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缘格局。[25][26]
澜沧江—湄公河一直是流域内沿岸城镇之间的主要交通路线。缅甸、老挝、泰国等地航道较为通畅,但老挝—柬埔寨边境的孔恩瀑布,阻断了航运河道,切断了上下湄公河。[27]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澜沧江流域内已建水电站11座,老挝境内已建、在建及规划水电站总数达到100座。[28][29]流域内拥有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孔恩瀑布、[31]吴哥窟[32]等主要景点。此外多种矿产资源也在流域内分布,包括澜沧江流域的铅锌矿和湄公河流域的黄金、石油、宝石等矿藏。[33][34]
作为东南亚地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保留着高棉印度教文化留下的文物古迹,如吴哥窟;也存有佛教文化遗留下的宗教建筑,如塔銮寺和以老挝芦笙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共性还造就了蕴含在各民族文化之中的象文化。[3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