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箍棒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兵器
如意金[]棒,吴承恩所著小说《西游记》中的兵器,又名“天河定底的神珍铁”“灵阳棒”。[1][2]如意金箍棒两端被金箍包裹,中间是一段乌铁,棒上镌刻有:“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字样。此棒能按照孙悟空的心意,变化成任意大小、长短及形状,平时则化作绣花针大小,纳入耳中,是孙悟空的兵器。[2]
如意金箍棒是太上老君[bīn]铁打造的神器,经过九次锻造提炼而成。大禹是如意金箍棒曾经的使用者,用来测定江、河、湖、海的深度。[1]治水结束后,大禹将如意金箍棒交给东海龙王敖广保存。[2]在《西游记》第三回中,成为孙悟空的兵器,[3]帮助他降服了许多妖魔鬼怪,保护唐僧西天取经。[4]在第五十一回中,如意金箍棒被青牛精用金刚琢收了去;在第六十五回中,孙悟空被困于金铙[jīn náo]之中,后在亢金龙帮助下才逃出,除此之外战无不胜,最终一直伴悟空取得真经、成圣。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存在“金环锡杖”“金刚棒与金环锡杖混合”“生金棍和铁棒”“荆[]棒”四种说法。[5][6][7]
如意金箍棒,乃是孙悟空的标志性兵器,在取经途中,曾两次与其短暂分离。[8][9]每次失去此宝,孙悟空的功力便大打折扣。[10]经过这两次的分离,孙悟空的杀戮之心逐渐收敛。[11]自此,如意金箍棒与孙悟空融为一体,彼此相辅相成。[12]此宝源于孙悟空在龙宫中夺得的定海神针,其形与名均富含寓意。“天一”之意及“阴德”之性均隐含其中。[13]它象征着禅宗的“一心”和道家的“胎息”,具备随心变化的特性与心无旁骛的内涵。[13][14]在《太极图说》中,如意金箍棒代表“一”,与太极所象征的金刚琢相呼应,展现出其修行之路上的演变。最终,它归属于“五蕴皆空”的“空”与“虚无”。[15]如意金箍棒不仅助力孙悟空完成修心之旅,更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工具。[12][16]被明末清初戏曲家黄周星赞誉为“天生圣人”孙悟空的“天生圣物”。[17]

基本概况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