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之劫

1650年发生在广州的屠杀事件
庚寅之劫,是指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年),清朝军队在广州的屠城事件。这次事件也被称为广州大屠杀、杀人十八甫、填尸六脉渠、血洗十八甫。[2]
顺治元年(1644年)5月,清军入关。同年(1644年)10月,清世祖即位,定都北京。在清军建立政权后,民间依然残留着不少反清复明的活动。而统治者采取的剃发令和圈地等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民族矛盾。在顺治七年(1650年)2月,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率领清朝大军围困了广州,并下令进攻城市。广州城内的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清军围城近十个月,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最终,广州城的守将投降并背叛了城内人民,导致广州城最终被攻破。为了发泄长时间攻城的愤怒,尚可喜、耿继茂二人下令士兵屠城。[2]这场惨剧历时12天,结果导致广州十万[a]百姓丧生,广州城成为一片废墟。幸存者寥寥无几。由于这起事件发生在庚寅年,被称为“庚寅之劫”。[1]
“庚寅之劫”发生后,尚可喜耿继茂进一步占领了广东全境,对广东省境内的百姓横征暴敛,给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明清经济史学者罗一星评价,两藩肆虐广州这历史上悲惨的一幕,在广州人民心头刻下了深深的伤痕,留下了痛苦的记忆。[3][4]

事件名称

因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650年为中国农历庚寅年且地点在广州,所以被称为庚寅之劫或广州大屠杀。除此之外庚寅之劫也被称为杀人十八甫、填尸六脉渠,血洗十八甫等,“杀人十八甫、填尸六脉渠”,是庚寅之劫发生后流传在广州的民间传说。两藩[b]兵马入城后,残存的百姓被迫逃往外城,清军们从广州的西门起一路屠杀,接连杀了十八铺路。一铺路为十里,十八铺就是一百八十里,广州百姓的尸体填满了六脉渠[c],血洗十八甫也同理。[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