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

明末清初历史人物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县,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人。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三位汉王之一。[1]
尚可喜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海州出生,后金来犯时跟随父亲尚学礼逃到辽西松山(今辽宁松山)避难。明天启三年(1623年),尚可喜为了寻找加入明军的父亲,投身明朝水军,成为皮岛(今朝鲜椵岛)驻军。在此受到同僚排挤,便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转投后金,后金可汗皇太极封尚可喜为总兵官,驻守海州。清顺治元年(1644年),尚可喜开始随清军作战,先后镇压李自成起义军、打击南明政权势力,收复湖南广州一带。顺治六年 (1649年) 被封为平南王,驻守广州,与福建耿精忠云南吴三桂并称为清初三藩。随着三藩割据称雄,日渐强大,康熙帝决意削藩。尚可喜察觉后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自请上疏撤藩,得康熙帝同意。吴三桂和耿精忠知晓后先后举兵叛乱,尚可喜被封亲王,受命前去平叛。之后,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因未得袭王爵,暗通吴三桂,发兵围包围父宅,挟持尚可喜起兵响应。尚可喜因卧病在床不能节制。随后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病重离世,被厚葬于辽东海州(辽宁海城),享年七十三岁,康熙帝赐谥曰敬。[1][2][4]
近代史学家顾诚表示尚可喜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清朝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笔。[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