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
1
2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中国古代兵书。战国时齐国人孙膑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又称《齐孙子》,有八十九篇,图四卷。东汉后失传,《隋书·经籍志》即无著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期墓葬中,重新发现孙膑论兵竹书残简。经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一万一千余字,共录简文三十篇。[1]其中明确有“孙子曰”或“威王曰”字样的十五篇合为上编,另外十五篇则合为下编。[4][5]
出土简本为战国末期至汉初期间的抄本,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编内容是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过弟子辑录和整理而成。但下编内容的样式与上编不同,没有孙膑田忌齐威王的问答形式,也没有“孙子曰”字样,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定论。[4][2][5]1985年,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重新整理出版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壹】》精装本[a]和单行的《孙膑兵法》精装八开本。这些版本的《孙膑兵法》删去了原来的下编十五篇,在上编十五篇的基础上新加入一篇《五教法》,形成了《孙膑兵法》十六篇。[5]
《孙膑兵法》竹简残本,和历史所记载的“图四卷八十九篇”相差很多篇章,但是它的重现,展现了它在兵学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光彩。[4]《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及以前的丰富战争经验,[1]在继承孙子“以实击虚”“以奇用兵”等重要理论原则的基础上系统地发展了战役、战术理论。[6]书中记述了孙膑围魏救赵”擒庞涓的著名战例,论述了“战胜而强立”“富国”而“强兵”的战争观,“制必先定”“赏罚分明”“篡贤取良”的治军思想,及进攻与阵法的运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1]

作者

《孙膑兵法》是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过弟子辑录和整理而成。[4]孙膑[b]中国古代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阿人[c],是孙武的后裔。[1]孙膑原名孙宾,字伯灵。因受膑刑[d],后世以此称之。[7]《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juàn]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8]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因妒忌孙膑的才学,故将孙膑骗至魏国,处以膑刑。孙膑在齐国使臣的相助下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赏识,并被推荐给齐威王,任军师。孙膑曾协助田忌打了许多胜仗,公元前353年“围魏救赵”的桂陵战役与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使孙膑“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