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

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出版的科学哲学著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是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 Samuel Kuhn)创作的科学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2年[1]
在科学界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们出于经济、政治、军事等外部因素的考虑,更为系统有组织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下,库恩深入了解了此前哲学界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的理论,认为他们都没有将诸如历史、哲学、实践、认知心理等诸多外部因素纳入科学发展的考量标准,也都没有真正实现对科学的划界[2]。于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基于自身此前对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的研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一书中,通过对“历史的作用”、“常规科学”、“科学危机”、“科学革命”等的详细论述,提出了以“范式”(paradigm)和“科学共同体”(community of science)等概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即“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他的这种科学观可以概括为科学性质上的范式观,即把科学看作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从事的专业活动;科学理论上的结构观,即作为范式的科学理论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定律、模型等理论部分,也包括社会心理部分和形而上学部分,而不仅仅是在中性的经验基础上的逻辑构造;以及科学发展模式上的双相观,即常规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时期的相互交替[1]
库恩在书中提出的观点一方面强调科学哲学的研究必须立足于科学史实际,倡导并推动了历史主义倾向,体现了当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的发展趋势[1]。另一方面,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把科学的发展历史同科学的逻辑论证对立起来,认为范式之间在逻辑上不可通约,不可比,这否认了科学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表现出某种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1]
总而言之,《结构》一书从根本上摧毁了科学的传统形象,“塑造了科学哲学新的地平线”,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乃至流行文化等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2][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