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实证主义

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哲学流派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潮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1]
逻辑实证主义思想是由维也纳学派和柏林学派提出的。其核心命题是所有有意义的陈述在本质上要么是经验的,要么是逻辑的。其核心理念之一是对发现情境和证明情境的区分,即对科学家如何产生想法和如何验证科学结论的区分。[1]逻辑实证主义设想了统一的科学事业,认为唯一有效的知识就是科学的。因此面对世界,只能提出“分析性的”与“综合性的”等两类命题,形而上学不提供任何有意义的命题。[2]
20世纪5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些哲学家(如奎因)抛弃了其核心要素,另一些(如卡拉托什和费耶拉本德)采纳了科学哲学的其他解释,如波普尔的解释。如此逻辑实证主义逐渐消失。[1]

介绍

逻辑实证主义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它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许多研究者们从经验角度认为外部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