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曼殊室利菩萨、妙吉祥菩萨等,代表智慧,汉传佛教将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并列为四大菩萨。据《华严经》等佛教典籍记载,文殊菩萨讲法之地位于中国五台山,因此五台山被公认为文殊菩萨道场。[1][3]
在佛教经典中,文殊菩萨得形象通常是头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象征智慧之利,坐骑通常为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其在佛教中地位崇高,被视为三世古佛、七佛之师。他曾为燃灯佛说法,如今化现为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因此与毗卢遮那佛(释迦摩尼佛的法身)、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未来他将在无垢世界成佛,号普现如来。文殊菩萨在释迦牟尼[pán]之后多指导佛门弟子觉悟涅槃,因此也被供为“觉母”。藏传佛教中文殊菩萨为智慧化身,密号为吉祥金刚,格鲁派祖师宗喀巴被普遍认为是文殊菩萨转生。[1][4][5][6]
文殊信仰起源于古印度,其原型有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梵天、古印度传说中的战神韦驮、梵天与舍利弗融合而成等多种说法。西晋时竺法护将文殊思想传播到中土,逐渐在中国早期的佛教体系中形成了文殊信仰。元清两代因统治者普遍信奉藏传佛教清代藏传佛教领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将统治者称为文殊师利皇帝,确立了满清统治者对世俗政权和宗教组织的双重统治,大大强化了文殊信仰在僧俗两界的发展。中国之外,文殊信仰在尼泊尔不丹日本等地也广泛传播,其智慧形象远播四方。[3][6][7][2]

名号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