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

中国著名语言文学家
黄侃(1886年4月3日-1935年10月8日)生于成都,字季刚,号量守居士,别名乔[nài](nài)、乔馨,笔名病禅、运[](pì)生等,[xiáng][a]乔鼐(nài),湖北省蕲春县[1]。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2]
黄侃于1886年4月3日出生于士宦之家[3],早年因生于侧室不受重视导致性格古怪,后就读于武昌普通学堂,1905年赴日留学,师从章太炎,为章氏门下大弟子[4][5][6]后黄侃参加了包括同盟会在内的各种革命团体[7][8]。辛亥革命时期,黄侃为革命派报刊宣传。章太炎主编《民报》时,黄侃在该报发表了《专一之驱满主义》《哀太平天国》《哀贫农》等文章[5]。从日本回到湖北后,黄侃任汉口《大江报》特约撰述,为该报撰写了《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等短评,[9]武昌起义后,黄侃主编民社机关报《民声日报》,革命之后,黄侃退出政治舞台并与1914年受邀担任北大教授[10],1919年,黄侃与刘师培编撰《国故》月刊,来反对新文化运动[2]同年秋季离开北京大学,后转教武昌高等师范学院写下了《说文》《尔雅》《广韵》等著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校任职,1928年,黄侃任中央大学教授,并在此期间致力于对文字、音韵、训[]等传统进行了总结,并有所成就,1935年10月8日黄侃因饮酒过度在南京病逝,年仅49岁[11]
黄侃一生治学严谨[4],并且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黄侃将毕生精力都集中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上[12],同时将训诂学[b]、音韵学整合出相关的研究方法[13][14]。后人将他与章太炎刘师培并称为“国学大师”[15],也把黄侃与章太炎称之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和“传统语言文字学承前启后的人”。[2][16][17][18][1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