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一种出现反复轻度或重度头痛的慢性疾病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2]。一般持续4~72小时[1],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1]。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2]。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食物、药物等有关。该病分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等类型[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在女性中多见,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多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后或儿童期起病[2]。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1]。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和生产力的损耗,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中国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每年治疗成本超过2994亿元。正确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部CT、磁共振[1])作出判断,其中详细和准确的病史采集对偏头痛的诊断至关重要[3]。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佐米曲普坦等[3])和非药物治疗,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1]

分类

2018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发布了《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3),将偏头痛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偏头痛并发症、很可能的偏头痛和可能与偏头痛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6个类型[3]

无先兆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