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

日本奈良时代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日语:あべのなかまろ,公元698年—770年),又名阿部仲满,朝臣姓、阿倍氏(又称安倍),中文名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是历史上著名的日本遣唐使,也是唐朝政治家、诗人,其交流活动加深了唐朝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6][2][7]
阿倍仲麻吕出身日本皇别氏族阿倍氏,为孝元天皇之后裔,其父祖皆在日本朝中任职,父亲为阿倍船守。[5]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因“慕华不肯离去”,改名“晁衡”,进入国子监太学学习,并一举考中进士。[2]其后继续留在长安学习,并担任官职。在唐期间,他先后担任左春坊司经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等官职,担任职责从典籍校订,到辅佐太子学习,再到规谏朝政,因学识渊博不断得到晋升。在唐期间,他还与李白王维等唐代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留下相关诗作。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阿倍仲麻吕请求归国,但受唐玄宗挽留而未能实现。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阿倍仲麻吕请求与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同归日本。归途中遭遇风暴,未能回到日本,又几经周折,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重返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阿倍仲麻吕随唐玄宗一度逃至蜀地,此后在长安度过余生,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逝世并安葬于长安。[8]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4]官至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封北海郡开国公,后唐代宗追赠其为二品璐州大都督[2][3]
阿倍仲麻吕作为中日交流的使者,精通汉学经典,常年参与唐朝政事,同时积极推动日本遣唐使的在唐活动。日本仁明天皇曾评价他是一位因成就之高而遐迩学海、如凤毛麒角般的英才。[1] [6][9]

人物生平

跨海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