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石星经

中国古代天文学专著
《甘石星经》是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又名《星经》《石氏星经》,是后人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甘德所著的《天文星占》、石申所著的《天文》两部著作合并而成。《甘石星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其中包含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也是中国星表的起源。[1][2][3]
《甘石星经》包括甘德所著《天文星占》八卷、石申所著《天文》八卷。其主要内容为对全天恒星分布位置的定性描述,和对行星运动的研究。虽然《甘石星经》的内容已经残缺不全,但其剩下的星座等数据也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天文水平。其所包含的二十八宿距度的数据,被后世众多天文学家用于日、月、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当中,这一数据也是中国天文历法中的重要基本数据。[1][2][3][4]
但有学者提出甘德石申是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所以二人合著书籍的可能性不高,并且《甘石星经》这一书名出现的时代较晚,书中还出现了后世才存在的地名等,于是认为《甘石星经》是后人借用甘德和石申的名字所撰写出来的作品。[2]

书名由来

《甘石星经》又名《星经》《石氏星经》,是对甘德石申所著的天文学著作合并起来作品的定名,这两本著作分别为《天文星占》和《天文》,皆为8卷且已经失传。《甘石星经》是后人将古书中引用的两部著作的片段重新辑录起来,因此得名,这一名字首次出现是在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中。[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