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

传统表演艺术之一
中国杂技,是运用多种道具以高难度的技巧为主要手段的,[6]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7]它是一类以身体技巧为核心,辅以桌椅竿梯、刀剑球环、碗盘碟坛、瓶罐缸绳、高跷车轿等器械道具,与音乐、舞蹈、戏曲、武术、科技等结合的综合性传统艺术。[8]中国杂技卓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素有"杂技大国"的美誉,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风格,[9]同时也被誉为“东方人体文化中的活化石”。[10]
中国杂技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的表演艺术活动,[11]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中国杂技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11][13]成型于春秋战国,汉时兴于宫廷,[10]隋唐时期,杂技的技艺水平和从艺人员数量均达到古代社会的鼎盛阶段。[14]宋元以降江湖盛行,[10]明清时期,由于杂技艺人的长期努力,吸取了大量民间题材,在此基础上又不断融以外来技巧的优秀成分,使中国杂技艺术的体系初步形成。[15]清末民初中国杂技流传海外,近现代享誉世界。[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杂技的进程,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技巧和兄弟艺术的某些因素,逐步形成了既能体现当代时代风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杂技艺术体系。[3]
中国杂技类型多样,结合传统语言文化特色及杂技基本形式可横向地分为幻戏(魔术)、优戏(滑稽)、马戏(驯兽)、把戏(人体技巧)四类。[16]它展现了人体在柔韧、力量、速度与准确等技能,具有动中求静、以险惊人的艺术特点。[17]数千年来,杂技艺术凝结着精湛的技艺和鲜明的民族风格,[18]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5]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传递友谊、互通有无的纽带作用,[10]成为传播东方文化的和平友谊使者。[19]

命名由来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称为“百戏”,[20]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