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俄尼索斯

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狄俄尼索斯(古希腊语:Διόνυσος、英语:Dionysus),罗马称他为巴克斯 (Bacch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欢乐之神和戏剧之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在希腊艺术作品中,他被描绘成头上带着常春藤制成的花环,手持常春藤和葡萄叶装饰的神圣权杖,身披豹皮的年轻男子形象。[1]
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人类公主塞墨勒的孩子,塞墨勒被火烧死,狄俄尼索斯侥幸逃脱。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指他的父亲宙斯(Zeus)为了使他顺利诞生将自己的大腿划开并将他放在腿中养育。在古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将葡萄与葡萄酒赐给人类,荷马Homer)将狄俄尼索斯形容为“人类的欢乐”,赫西奥德Hesiod)也将他描述为“给人们带来欢乐的神”。作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在古希腊众神巨灵的战争中狄俄尼索斯用酒神杖打死了巨灵欧律托斯。狄俄尼索斯对友人是十分友好的,他化解了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和赫拉之间的矛盾,但对于不敬他的人,狄俄尼索斯会进行报复。国王吕库尔戈斯和彭透斯都是因为不敬而被狄俄尼索斯报复惨死。[1][3]
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之间,狄俄尼索斯信仰就已经在迈锡尼文明中盛行。有些学者相信,这个信仰可能在米诺斯文明时就已经出现。公元前6世纪起,狄俄尼索斯的崇拜进入成熟期,成为希腊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雅典举行的大狄俄尼塞节和其他城市的庆典后来演变成了罗马狂欢节。人们还在酒神的庆典中演变出了戏剧,狄俄尼索斯在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悲剧中经常扮演重要角色,以狄俄尼索斯命名的剧场中上演了无数悲喜剧。酒神精神影响了西方近现代哲学和美学。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根据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提出了狄俄尼索斯精神(酒神精神)。酒神精神代表着强烈的狂喜、满足感和情绪的放纵。近现代西方艺术受到酒神精神的影响诞生了一些讴歌生命与暴力的艺术流派,如十九世纪的后印象派绘画和二十世纪将身体和鲜血印记作为创作元素的行为艺术[3][4][5][6]

名称及词源

“Διόνυσος”,是古希腊语狄俄尼索斯。“Διο-”亦作“διο”“ Διs”“Δισs”,用来构成复合词,意为“出自宙斯的,出自天神的,神似的”。“Διόνυ”是“Διόνυσος”的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