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是中国宗教音乐之一。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斋醮音乐”。[2]道教音乐是在道教信仰的祭祀斋醮仪式中所使用的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音乐可分为全真(十方韵)、正一两大类。[6]道乐不仅与道教历史同样久远而且秘而不传,其旋律为古雅风格,为宗教与艺术的互相结合。[2]道乐常见于庙宇日常早晚课诵经唱赞,各种斋醮法事中元普渡、大型法会等宗教活动,或者信徒在各种丧葬、祭拜及日常礼神仪式上播放以求慰藉,也为道士、法师必备科仪经乐,亦常于庙宇、素食店、茶艺馆、宗教艺品店日常播放,修道士平时也常用于静坐冥想、修练气功丹道、提升心灵境界。[7][8][9]
道教距今已有约1800年历史。[10]东汉时期,道教音乐开始出现,主要以奏乐形式表达信仰,并参与道教仪式。此时,道教音乐的发展相对较慢,只有一些零散的记录和记载。[11][12]唐宋时期是道教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大量的道教音乐作品被创作和收录,成为了后世道教音乐的经典。[13]元代是道教音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两大派别,全真派和正一派[6][14]明清时期,道教音乐的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15]道教音乐不仅是道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2][9]现如今道教音乐已经逐步走向民众。并被中国社会大众了解。一些有条件的道教协会和宫观院还组建了道教音乐团,为了弘扬道教音乐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为中国的道教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促进了与境外、海外的道教界和学术界的相互交流与合作。[16]自2001年起,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等道教团体每年联合举办道教音乐汇演,至2010年已在多地举办过10届,共有数十个道乐团参加。[17]
2008年6月7日,道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8]2019年11月12日,道教音乐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4]道教音乐现如今也有许多优秀的传承人,如何春生吴立勋、王耀文、吴炳志等等,他们都为道教音乐的发扬和传承而努力,以使道教音乐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20][21][22]

定义

道教音乐是指在道教宗教仪式、斋醮等场合中所使用的音乐,也被称为“道场音乐”“斋醮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形式,道教音乐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巫师的歌降神活动,后逐渐演化成为独特的宗教音乐类型。道教音乐既有声乐,也有器乐,其曲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意引导信徒心灵与神明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音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道教通过音乐宣传道家思想文化,帮助人们修身养性。随着道教文化的发展,道教音乐也不断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人们磨炼自我和传播道教文化的重要途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