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1937年发生于南京的战役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指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于1937年11月底至12月初,为保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与进攻南京的日军展开的作战。[1][2]
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守军节节失利,国民政府开始考虑南京的防守问题。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追击。蒋介石接连在南京召开高级幕僚会议,会议上唐生智主动请缨保卫南京。11月24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对南京外围阵地和复廓进行设防。12月1日,日本下达进攻南京的命令,于12月5日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并在当晚展开了对南京外围阵地的进攻。至12月8日,南京外围阵地失陷,唐生智下令弃守外围阵地,中国守军退守复廓阵地,进行防御作战。12月8日晚,日军向南京城发起总攻。次日松井石根发出“投降劝告书”,遭到唐生智的拒绝。12月10日,日军占领复廓阵地,向南京城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发起猛烈反击,但在日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下,接连败退。12日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陷,南京城防出现缺口,中国守军与入城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同日下午,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但由于命令下达失误,导致约十万中国守军滞留江边,除少数部队顺利渡江,及部分从其他方向撤退的中国守军顺利突围外,大部分滞留江边的中国守军成为战俘。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入城后,对缴械的中国守军和南京城中的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2]
淞沪会战至南京保卫战期间,中日双方一直就和谈问题进行磋商,日军攻陷南京城后,为了扩大战果,在中日和谈工作中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该条件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国民政府最终未能接受日军的和谈条件,中日双方的“陶德曼调停”失败。1937年12月12日,南京即将沦陷的最后时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邵力子在武汉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题为《我们的信心》,称:“首都被日军围攻,实在是我们莫大的耻辱。”[3][4]

战役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占中国华北地区平津要地的同时,出兵中国上海。国民政府作出主动发起淞沪会战的决策,在华东开辟第二战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