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檀

豆科黄檀属乔木
海南黄檀(学名Dalbergia hainanensis Merr. & Chun)为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乔木,别名花梨木、花梨公[1][2]。海南黄檀为中国海南特有种,产于中国海南吊罗山、尖峰岭黎母岭等林区,以及海南白沙、东方保亭、陵水、三亚等丘陵地区,其多生长于热带常绿季雨林或半落叶季雨林中[2][3][4]。海南黄檀为喜光树种,较耐干旱,耐瘠薄,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山麓[2][3][4]
海南黄檀高9-16米,树皮暗灰色,有槽纹。羽状复叶长15-18厘米,小叶(3-)4-5对,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花初时近圆形,极小,花冠粉红色。荚果长圆形,倒披针形或带状,有网纹,有种子1(-2)粒。花期为6月,果期为11月[2][3]
海南黄檀树冠扩展,叶绿茂密,树皮暗灰色,花粉红色,可作为行道树或庭院绿化、美化的观赏树种[4][5]。海南黄檀作为木材纹理交错、结构细致、材质硬而重、加工容易,可用于制作门窗、农具、家具等,也可用作一般建筑材、板料、扁担等[6]。此外,据中国中药典籍《中华本草》记载,海南黄檀的木材可入药,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可治疗胃痛、外伤出血[7]
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海南黄檀种群急剧减少。为保护海南黄檀的种质资源,中国政府将其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保护名录中,并对其化学成分、遗传信息、系统发育等开展研究,同时开展海南黄檀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以扩充其用途[8]

命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