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简称MBTI)是一种职业人格评估工具。[2]在20世纪60年代,由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 Myers)和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Briggs)提出。最早是由卡尔·荣格(Carl Jung)提出用作描述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3]
MBTI以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以《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呈现给世人。迈尔斯在荣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的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并形成了四个维度。约翰 博士在《类型与原型》中,将心理类型理论和原型理论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华南师范大学申荷永教授将心理类型引入中国并加以扩展。这四个维度就是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这个人就有哪方面的偏好。[4]

简介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1]
模型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形成“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两个端点,即“外倾E(Extrovert)和内倾I(Introvert)”“理智T(Thinking)和情感F(Feeling)”“实感S(Sensing)和直觉N(Intuition)”“判断J(Judgment)和理解P(Perceiving)”。四个维度组合起来,就是四个字母,代表着测试者的整体人格类型,最终得出16种人格类型。[1]MBTI是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发展出来的一个人格测验,初版编制于1944年,依据测验的结果会把人分到16种人格类型中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