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

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
1
2
那烂陀寺(Nālandā),是古印度最大的佛教学术研修中心和当时世界佛教的最高学府,位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即今天印度东部比哈尔邦巴特那市东南约90多公里处。[1][4]那烂陀寺也是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即《西游记》中的“大雷音寺”。[5][6]
那烂陀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第四代国王统治期间(415-455年),其后又经数位帝王扩建,规模逐渐扩大,这些寺庙群合为一大寺,即那烂陀寺。[2][7]公元6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多王朝的支持下,那烂陀寺逐渐迎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印度最大的佛教研习中心,亚洲多国的佛教徒都慕名而来,玄奘即在这一时期(公元632年)来到那烂陀寺求学。[8][3]那烂陀寺开设有众多学科课程,除了佛学以外,还开设有其他宗教以及天文历法、医药、算学等学科。学风自由,注重辩论。该寺图书馆藏书900万册,包括了除宗教以外的多个科目的文献。[2][3]公元7世纪下半叶,那烂陀寺逐渐走向衰落,但寺庙规模还能得以保持,[1]公元8至12世纪,那烂陀寺继续得到巴拉王朝的支持,曾一度恢复其盛名,[9][10]10世纪末,突厥人开始入侵印度,后在印度建立了伊斯兰教王朝,他们极端排斥佛教,大肆毁坏佛教寺庙。[11]公元1197年,入侵者的兵锋到达那烂陀寺所在的东印度比哈尔邦,1203年,侵略者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该寺的建筑物和大量典籍,那烂陀寺遭遇了灭顶之灾,学术界也把这一事件看成是印度佛教消亡的标志。[2][7]
1861年,考古学者借助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记载,发现了那烂陀寺遗址。1915年,印度考古人员开始对遗址进行大规模挖掘工作,发掘面积已有15万平方米,其余大面积遗址尚待发掘。[2][3]印度政府已有相关法案对那烂陀遗址加以保护和管理,[12]2016年,“那烂陀寺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3]

背景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