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辖区(已撤销)
闸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原下辖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截至2015年,全区总面积29.18平方公里[1],下辖8街1镇[3][4]。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83.71万人[6],区政府设在大统路480号。[2]
闸北区位于滨海堆积平原上,地势低平[1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区境吴淞江(故道)北,唐代起至民国16年(1927年),先后隶属昆山县嘉定县江苏省宝山县。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唐天宝十年(751年)至至民国16年,隶属华亭县和高昌乡。[14]1928年(民国17年),始建行政区,称闸北区。1947年(民国36年),两区分别改称闸北区和北站区。1956年两区合并称闸北区[1]。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静安区[15]
闸北是上海市的“陆上大门”[16],境内有铁路上海站北郊站;内环线、南北高架路、中环线高架道路经过区境[17],公共交通发达[1]。2013年闸北区在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位列第十五[18]。闸北区以“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高端商贸业、现代物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五大产业为主导,基本形成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服务经济体系,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19][20]。另外,闸北区第二产业以房产建造业为主[21]。2015年,闸北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8.85亿元[8]。全年实现区增加值201.60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1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8.43亿元。[6]闸北区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等。[18]
闸北区历史底蕴深厚,有上海总工会旧址、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等遗址和蕃瓜弄棚屋、宋教仁墓吴昌硕故居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3][24]。此外,还有耍石担石锁、石氏伤科疗法和擦笔水彩年画技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5][26]和上海马戏城、大宁灵石公园闸北公园等旅游景点。[9][10][11]

地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