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

戏曲剧目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明公断》,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据史料记载,此剧目的原型是清代中叶时期的流行剧目《赛琵琶》,原始版本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流传的梆子戏《明公断》。而秦香莲的故事早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就有相关的盲人鼓词,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小说《百家公案》也有该故事的记载。[4][2][5][6][7][8]
该剧讲述的是北宋年间,考中状元的陈世美被招为驸马,其原配妻子秦香莲带着二人之子入京寻夫。陈世美贪图荣华拒不相认,还派家将韩琪追杀香莲母子,欲杀人灭口。韩琪得知原委后,放走秦香莲母子,且仗义自刎。恰逢包拯陈州放粮归京,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断案,怒[zhá]陈世美。[4][2]
该戏曲剧目曾以潮剧豫剧、汉剧、楚剧、评剧、同州梆子、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武安平调等多个剧种形式演出呈现,久唱不衰。195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参考传统京剧铡美案》和地方戏曲剧目改编成整合成京剧版《秦香莲》,成为汇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各流派特色的经典大戏。另外,该剧目也成为以张君秋为首的张派代表剧目,被誉为“张派演唱艺术的巅峰之作”。2011年,“京剧电影工程”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启动,《秦香莲》入选为首批剧目。[1][2][9][10]

创作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中国地方戏曲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婚姻、家庭生活及其伦理道德关系为主的 “人情戏”。在中国古代阶级分化以及科举制度的背景下,贫寒书生在金榜题名后因贪图富贵而抛弃亲情的现实之事自古存在,背弃信义的行为也始终受到世人的唾弃与批判。戏曲取材于现实,从宋代南戏《赵贞女》《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等到明清有关秦香莲的作品可见:“状元负心戏”构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赵五娘秦香莲们能够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这也是剧目原型《赛琵琶》诞生的前提。[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