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

京剧裘派艺术创始人
裘盛戎(1915年8月25日-1971年10月5日),原名裘振芳,男,出生在中国北京市宣武门外的一处大杂院,擅铜锤花脸,京剧净角表演艺术家,裘派艺术创始人,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1][2][3]
裘盛戎出生于1915年,父亲裘桂仙是一代名净,身后曾有“桂仙一死无铜锤之说[1][2]。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学习铜锤花脸,为其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基础[1]。1927年,裘盛戎进入富连成科班学戏[4]。经过七年的科班学习,年满18岁的裘盛戎出科[5],随后不久声音便倒仓,但因家境原因,仍坚持演出[6]。同年,裘盛戎与金少山首次合作,演唱戏曲《白良关[7]。1944年,裘盛戎应邀与金少山录制唱片《真假李逵》,饰演李逵,后续多次合作《刺王僚》《草桥关》等戏曲,学习金派艺术[8][9]。1947年,裘盛戎受周信芳邀约演出,在《盗御马·连环套》中饰演于大轴,学习接触麒派表演艺术[8],同年开始挑班演出,成立“戎社”[10]。“戎社”首场演出时把《草桥关》的剧名改为《姚期》,并借此名声大噪[11]。两年后,裘盛戎的“戎社”与谭富英的“同庆社”合并组建为“太平京剧社”,并排演新戏《将相和》,裘盛戎饰演廉颇[12]。1953年-1964年期间,裘盛戎先后随团赴香港朝鲜等地进行演出,并于1956年成立了由裘盛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为主演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13][14]。1966年,裘盛戎遭“文革”迫害,五年后因病去世[15][16]
裘盛戎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唱腔、生活化的表演,跨越了金、郝、侯三大流派[17],结合多位大家的表演方法,博采众长,在唱腔方面,先后受到京剧净行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及京剧老生谭富英、马连良的影响,钻研出适合自己的、满足大众要求的声腔系统[18][19]。裘盛戎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浓厚,沉着端凝,在行腔中“转换共鸣点”制造装饰音和“变音调气”[20]。另外,他忽略行当之间的差距,将主唱工的铜锤花脸与主做工的架子花脸进行融合,形成全新的、裘派特有的净行[19]。裘盛戎代表作品有《群英会》《铡美案》《草桥关》《刺王僚》《白良关》《姚期》《连环套》等剧目[1]。1952年,裘盛戎凭借戏剧《将相和》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21]。裘盛戎的声腔艺术在京剧界和观众中影响最为广泛且深远,使得当今形成“十净九裘”[a]的局面[22][23]

人物生平

幼承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