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

汉朝时期的人物
董永(生卒年不详),高昌县千乘郡(今山东高青、博兴一带)人,汉朝高昌侯,古代流传的行孝历史模范。[3]
董永生于高昌县千乘郡,据《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汉宣帝封董永的曾祖父董忠为高昌侯,董忠死后由其子董宏继承高昌侯的爵位,董宏死后由其子董武继承。西汉末年,王莽掌握实权,董武被废黜侯爵,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董忠的曾孙董永受刘秀册封重新复爵,后事不详。[3]其生平并无过多记载,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天庭的仙女因被董永的孝心感动,下凡来帮助他,并与其结为夫妻。[4]董永遇仙的故事情节及对其身世的传闻后在民间传播中逐渐丰富,并通过经典黄梅戏《天仙配》的改编得到广泛认同。[4][5][6]

人物生平

董永生于高昌县千乘郡,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被封为高昌侯,董宏续封时在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后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被免,再于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恢复封爵,前4年去世。董武在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被封为高昌侯,第二年即被废。而董永绍封则是在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与董忠被废已经隔了27年之久。[3][7]
学者纪永贵认为在光武初年的分封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新封宗室为王,另一种是恢复曾被王莽所废之侯。董永属于后一种情况。光武诏复“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者子孙爵位,旨在纠正王莽的混乱。高昌侯正是曾被王莽所废列侯之一。之后纪永贵还对董忠被废至董永绍封之间未有记载的27年进行了推测:董武被废后,山东处于乱世之中,董永和他的父亲生活变得艰难,即所谓“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他们的经济状况开始困窘,“遭家贫”说明董永本来并非贫困家庭,但因为一些变故导致他们陷入贫困。尽管如此,董永依然尽力承担起供养家人的责任,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供养家人。在董永被光武封侯之时,他的父亲可能已经去世,所以诏书中提到了“若侯身已殁”,这样才能封赏给董武的子孙。纪永贵分析,董永的孝行可分为父在世时的“事父”和父去世后的“自卖”两个阶段。董永在贫困中依然尽心尽力地孝敬父亲,这种孝行在当地产生了影响。由于孝行名声传开,他才有了被封赏的机会。这类以孝行为主题的佳话在民间流传,后来与神仙思想相结合,便产生了“神女为秉机”的幻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