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之战

东汉末年曹军胜利的战役
白狼山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东汉末年曹操为铲除袁氏残余力量并稳固北方统治而发动的一场战役。[1]
官渡之战后,袁绍两子投奔乌桓,联合袭扰曹军。因此,曹操决定北征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领军队在白狼山乌桓军相遇,巧用智谋,轻装上阵攻击乌桓,尽管在军事力量上敌强我弱,但曹操凭借其军事经验,判断乌桓军战斗力不强,果断命令发起攻击,最终大败乌桓,斩杀单于蹋顿,俘虏二十余万人,取得了白狼山战役的全面胜利。[1][2]
晋朝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中评价白狼山之战道:“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一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3]学者叶秋菊认为:“此战的胜利,标志着曹操完成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南征的序幕开启。乌桓被曹操迁到内地,逐渐融入汉民族。”[4]

战役背景

在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后,袁军大败,不久袁绍重病身亡,其子袁尚袁熙率领残兵投奔了当时势力颇为强盛的乌桓部落,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东山再起,以与曹操再度抗衡。他们与乌桓的联合军队多次侵入中原,扰乱曹军,使得北方地区的百姓深受其扰,生活苦不堪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