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

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猴痘(mpox,MPX)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1]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了该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猴痘病毒。[4]
根据基因序列差异可将猴痘病毒分为中非西非两支。[4]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1]
猴痘疫情主要分布于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全年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男性,病死率为1%~10%,其中儿童感染者病死率最高。[3][4]
人感染猴痘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烧、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1]
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根据2022年5月的猴痘诊疗指南,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猴痘大部分预后良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