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水

以人为手段增加云的降水量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人工降雨”[1][2],即以人为手段增加云的降水量,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2][3]
现代实用的人工降水方法由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文•兰茂尔发明[2],人工降水依靠云来实现,但不是所有的云都具备降水潜力,只有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3][1]。人工降水的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供水能力或发电水量等。其催化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和动力催化[3];催化作业方式也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在地面布置AgI燃烧炉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和飞机催化作业[2]
1946年[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水获得了成功[2]。1958年下半年,中国在吉林省首次开展飞机人工降水播撒试验,针对当时吉林省严重干旱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效果[5][6]

定义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赠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