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银

碘和银的化合物
碘化银(Silver iodide)是碘和银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gI。[1]碘化银有α、β和γ三种类型的结构,当温度高于146℃时为α型晶体,黄色立方晶体,密度为5.683g/cm3,导电性大;当温度在137℃-146℃之间时为β型晶体,黄绿色,为六方晶系,密度6.010g//cm3;当温度低于137℃时为γ晶体,黄色立方晶系硫化锌型晶格。[1][2][3]碘化银见光易分解[6],熔点558℃,沸点1506℃,[3]不溶于稀酸、水和碳铵溶液,[4]易溶解于碘化钾溶液、氰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并能在溶液中形成相应的配位离子。[3]
碘化银工业上主要采用沉淀法生产,它利用硝酸银与碘化钾或碘化钠作用制得。[7]碘化银用途广泛,在摄影领域,碘化银和溴化银混合,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2]在化工领域,碘化银可作为制造锂硫电池的硫正极主体材料,也是化学分析试剂的催化剂[8]在调节气候领域,碘化银是一种重要的冷云催化剂,因其成冰核阈温和成冰核效率都高,被广泛的用来催化冷云降水或防雹试验;[9]在医药领域,碘化银可用于治疗牙体缺损,如龋齿等。[10]

相关历史

1835年,达盖尔一个偶然的“失误”,使他放在工作室的一片涂有碘化银涂层的金属板被水银显影,得到了一个模糊影像之后,达盖尔又重复了用涂有碘化银的金属板感光,用水气显影的过程。确认这两种化学品生成的影像清晰可见。更为重要的是,用这种方法也使得曝光时间大为缩短,从之前的数小时,变为十几分钟。1839年8月19日法国的科学院会议上,银版摄影法被公开演示、公布。这一天,也因此被公认为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11]
1946年11月,冯尼古特认为干冰储存很不方便,时间一长便容易蒸发掉。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碘化银的晶体结构与自然冰晶十分相似。[12]在小云室内银离子与碘离子结合而产生了碘化银离子核,才出现了大量冰晶。一克碘化银可以产生几万亿个冰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