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仁(公元168年—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的堂弟,陈穆侯曹炽之子。[1]
曹仁少年喜欢骑马射箭游猎,后跟随曹操做了别部司马,先后在攻打袁术、陶谦、吕布中立下功劳。[1]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平定黄巾军后以议郎的身份督军,留在曹操身边。[2]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仁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后因功被封为都亭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仁跟随曹操平荆州,并代理南将军一职。[1]次年,与周瑜南郡交战,后失败弃城而逃。[3]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关中诸将反叛,曹仁率军平叛。[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被正式任命为征南将军镇守樊城,击退关羽的进攻。[4]曹丕即位后,曹仁接连被拜为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等职,执掌军事大权。[5]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在与东吴濡须口之战中,曹仁不听蒋济劝阻而惨败,不久后逝世,时年五十六,追谥为忠侯。[6]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曹仁因功受曹叡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7]
时人对曹仁的评价颇高,曹丕奉法守礼,[1]曹植称赞他文武兼修;[8]钟繇温恢傅玄等都称赞他有勇有谋。[1][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