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科

哺乳纲灵长目下的一科
猴科(学名:Cercopithecidae)是最接近猿类的高等旧大陆灵长类动物,也是灵长目中最大的一科,分为猴亚科(学名:Cercopithecinae,又称猕猴亚科)和疣猴亚科(学名:Colobinae)。[3]猴科动物的物种多样,数量约占灵长类动物物种的40%。它们有广泛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非洲中新世早期和中期。[4][5]
猴科动物大多体型粗壮,[5]属于大中体型哺乳类动物,体重为1.5-50千克,均可短时间直立行走。猴科动物有32颗牙齿。[3]它们的皮毛通常呈现灰色或棕色,少数为丝质触感,基本没有茸毛触感。[5]其面部肌肉发达,面部表情在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5]眼大,前视,眼眶后突发育形成骨质眼环或全封闭形成眼窝。多数种类鼻子短鼻孔朝前向下紧靠,吻部突出,两颚粗壮。[3]亚科动物前后肢基本等长。[6]疣猴亚科动物体型中等,后肢长于前肢。[5]猴科动物多有尾,[5]尾巴无卷曲性,[3]或长或残存。[5]
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欧洲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如叟猴)。[3]绝大多数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5][7]亚科动物是杂食性的,有颊囊和简单的胃;而疣猴亚科动物是叶食性的,均不具有颊囊结构,但有复杂的瘤胃[5]猴科是社会性生物,能发出各种声音,从吼叫到尖叫,经常像人类互相交谈一样。猴科有自己的语言序列,但不同于人类使用的开放式语言,它们的对话要有限得多。[8]
截止2023年,猴科中有26个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CR)物种,有49个物种被评估为濒危(EN)物种,有41个物种被评估为易危(VU)物种,有17个物种被评为近危(NT)物种。[9]2021年,猴科动物19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13个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个物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2023年,猴科动物所有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11]猴科动物对于人类社会有许多价值,比如包括约30个物种已被用于人类的医疗事业发展。[9]另外,猴科动物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动物园展出或用于宠物贸易。[12]

分类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