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高尔基所作散文诗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苏联诗人高尔基于1901年3月创作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最后一章,是现代抒情散文诗,被人们称为“俄国革命的号角”。[3][4]20世纪20年代,翻译家瞿秋白在访苏期间将高尔基的这篇作品从俄文翻译成汉语,名为《暴风鸟的歌》,十年后又将其改译成《海燕》。[5]
《海燕》创作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当时俄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出现不同的气氛,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黑暗的沙皇却竭力镇压。正是在如此矛盾而又充满希望的环境下,高尔基创作了《海燕》。[6]《海燕之歌》全诗有十六个自然段(小段),按其内容可划为三个段落,分别构成三幅生动感人的画面,描述了暴风雨来临前海上风云变幻以及海燕翱翔于海天之间的形迹、神态和英勇的气概。[7]
这整首诗生动地刻画出高傲、勇敢、积极的海燕形象。与艰苦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十分接近。《海燕》包含着奋发向上的热情和永不妥协的革命激情激励了一代革命志士。[8]《海燕》发表以后,深受列宁、斯大林和老布尔什维克雅罗斯拉夫斯基的赞扬,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9]《海燕》在当时的俄国,是“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10]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