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一种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简称ETF,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跟踪标的指数变化,且在交易所上市的开放式基金,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通过买卖ETF,从而实现对指数的买卖。因此,ETF可以理解为股票化的指数投资产品。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所首次导入ETF的概念,ETF本质上是一种指数基金。[1][2][4]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面临着交易量低迷的问题,1987年的股市暴跌加剧了AMEX面临的挑战,1993年1月底,AMEX推出了针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揽子股票上设计的第一只ETF——标准普尔500存托凭证(SPDR)。2001年之前,美国证券交易所垄断了ETF的上市,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等也开始重视ETF。[4]2003年,ETF开始进军亚洲市场。最早于2003年5月2日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两只ETF分别是跟踪韩国和中国台湾股市表现的MSCI韩国指数基金和MSCI台湾指数基金。2004年底,中国推出了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其交易活跃性、折溢价[a]水平和跟踪误差[b]等核心指标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5][4]
ETF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基金,它具备指数基金的各种特征,ETF的申赎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实行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并存的交易制度。[6][7][8]根据ETF跟踪指数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ETF、债券型ETF等。根据复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完全复制型ETF和抽样复制型ETF,根据投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指数型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两类。[7][4]ETF克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缺陷,相对于开放式基金具有低交易成本、便利交易和高交易效率的优势。对于投资者而言,ETF在二级市场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投资策略,都可以利用ETF基金达到投资目的,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1][9][10][11]但也有交易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管理费较高以及结算日期复杂等局限性。[12]ETF与其他指数基金一样,无法避免承担所跟踪指数面临的系统性风险。[4]

历史发展

国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