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韭属

维管植物门水韭目下一属植物
水韭属植物(Isoetes L.)是维管植物门水韭目下一属植物。[1][2]全球广泛分布,但多生长在北半球温带沼泽湿地中。[3]
水韭属植物的孢子体体形似韭菜,茎粗短块状。叶细长丛生,螺旋状紧密排列。茎的外周多为大孢子叶,而近中间多为小孢子叶。[4]大多生长在湖沼边缘浅水带、湿草地以及缓流溪沟阳处的沉水植物或两栖植物,罕为陆生耐旱植物。[5]水韭存在特殊的景天酸代谢途径,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水韭没有种子,而是靠根部的孢子结合进行繁衍,其传播方式主要依靠水流和水鸟。[6]
水韭是在地球上生活了3亿年的“活化石”,对研究维管植物的系统演化具有重要价值。[2][6]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一级。[7]

形态特征

孢子体体形似韭菜,茎粗短块状,茎内有次生生长的结构。叶细长丛生,螺旋状紧密排列,近轴面具叶舌,有大小孢子叶之分。茎的外周多为大孢子叶,而近中间多为小孢子叶。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舌下方的一个特殊的凹穴中,凹穴常被一些由不育细胞所组成的横隔片所隔开,外有缘膜。大孢子囊含大孢子150—300枚,小孢子囊含小孢子30万枚或更多。孢子囊没有适应散布孢子的特殊机构,仅靠孢子囊的壁腐烂后散发。 配子体极度退化,有雌雄配子体之分,精子多鞭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