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初唐诗人张若虚名篇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a],最早收录于宋人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1],后收录于《全唐诗》之中。为张若虚仅存的两首传世作品之一[b][2]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3][4]从结构层次上说,该诗一绘江月之景、二阐人生之理、三抒相思之情。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5][3][4]
《春江花月夜》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审美价值之高,后人传诵之远。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6][7]清代经、文学家王闿运,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8][9]现代诗人闻一多将之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5][3][4]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诗曲名,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该曲于初唐时期仍在流行,“自长安[c]已后[10]”才渐沦缺,今已佚失不传。现存最早有隋炀帝作《春江花月夜二首》,较之陈作并不艳丽淫绮,反倒精炼清新。[11]此诗作者张若虚,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至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12]但四士之中,张若虚生卒年及其生平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大约生活在初唐末期至盛唐初期。[11]张此诗沿用了乐府旧题,题材也选用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情景,但与原先的曲调不同,以新的艺术构思,力求开拓新的意境,表达新的情趣来拟题作诗,写成此篇。[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