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

一种情绪障碍症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1]情感障碍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前5世纪就有记载。[7]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正式将双相障碍中伴有短暂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发作与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诊断归属区分。[8]20世纪70年代中期,锂盐被视作精神病学的一种神奇药物,开始用于治疗双向障碍[9]
 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4]
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其临床表现复杂,抑郁发作时,会表现出焦虑、运动性迟滞、睡眠障碍、食欲性欲下降、精力缺失等;躁狂发作时则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4]
双相障碍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的病程可呈自限性,轻度发作即便不加治疗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自发缓解。虽然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是相当高的,而长期的反复发作可导致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临床中,主要根据其症状特征、病程特征等进行诊断,进行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并给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很重要,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该病复发也有重要的作用。[4]
双相障碍好发于春末夏初,[4]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低龄化和慢性化等特点,首次发作常在20岁之前,终生患病率为1.5%~6.4%。[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2019年,全世界有4000万人患有双相障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