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鲟

鲟属的一种鱼类
俄罗斯鲟(学名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又名金龙王鲟,属鲟属的一种鱼类。[1][2]俄罗斯鲟与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和欧洲[huáng]Huso huso)被认为是世界三大经济鲟种,[4]是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养殖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鱼卵制成的鱼子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食品和烹[rèn]领域广泛使用。[2][5]此外,俄罗斯鲟的精巢可用于制作烧伤疗药,而干制的鳔则可用于生产强力胶[4]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受到威胁,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1]于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6][7]
俄罗斯鲟体长可达2.2-2.4米,身体呈纺锤形,外形与鲨鱼相似,歪型尾。[3][5][8]俄罗斯鲟主要分布于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朗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家,[1]生活在里海黑海亚速海以及与它们相通的河流;[9]属溯河洄游型鱼类,通常独居生活,在冬眠或洄游时成群活动;[10]主要以底栖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食;[2][10]生长适宜温度为15-23°C。[8]
为了增加俄罗斯鲟的数量,许多国家实施了再放流计划,如在俄罗斯鲟的原生栖息地或适宜的区域中重新引入俄罗斯鲟。里海和黑海地区的一些地点建设了鱼梯,帮助俄罗斯鲟顺利进行溯河洄游。此外,里海和黑海地区还建设了人工产卵场地,为俄罗斯鲟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增加其繁殖成功率。俄罗斯鲟被纳入了泛欧行动计划,多个分布国家,如俄罗斯,正在开展俄罗斯鲟活体个体的基因库开发和低温保存工作,以保护和保存这一珍稀物种。[1]

特征

俄罗斯鲟身体呈纺锤形,外形与鲨鱼相似,歪型尾。成鱼背部呈灰黑色、浅绿色,少量呈柠檬黄色,腹部呈淡黄色。幼鱼背部为蓝色,腹部呈白色。[5][8]成年俄罗斯鲟的体长可达2.2-2.4米,体重65-115公斤,[3]全长约为头长的5.3-5.9倍,体高的7.1-8.3倍。吻端短而钝,略呈圆形,口下位,呈花瓣状,口前有四条触须。鳃耙非扇形,约有15-31个。鱼体上有5列骨板,背骨板1列,侧骨板和腹骨板各2列。此外,俄罗斯鲟鱼体上还分布着大型分散的星状小板,称为小星。俄罗斯鲟的背鳍条不分支,约有18-33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