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印巴战争

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The Third Indo-Pakistani War,始于1971年11月,结束于12月,是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场冲突。该战争源于印巴分治对两国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导致领土争端和冲突,破坏了统一经济体系。另外,在苏联美国冷战期间,印度与西方和苏联保持紧密联系,而苏联支持印度的同时与美国在南亚形成对立;中苏关系紧张导致美国与巴基斯坦加强关系。在东巴难民问题爆发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印巴之间紧张态势,但难民问题的处理并未如预期,而印度借难民问题,干涉巴基斯坦内战,最终于1971年11月21日引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1][2][3]
战争主要发生在东巴和西巴地区。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了约17万人的军力,并通过空中轰炸和海上封锁等手段迅速夺取了制空权,切断了巴基斯坦军队的联系和后勤补给。巴基斯坦军队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印度军队强大攻势下失去了重要目标,最终于12月16日投降。而在西巴方向,印度投入约30万人的军力,但由于印度在东巴取得决定性胜利,他们决定于12月17日停止在西巴战场的战斗。[4]
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损失约56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东巴约9.3万巴基斯坦军人被俘,同时使孟加拉国独立,印度成功分裂巴基斯坦,改变了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战后,孟印关系逆转,印度美国关系变冷淡,加强与苏联的合作。战争还导致南亚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对南亚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印巴虽通过《西姆拉协定》解决部分问题,但克什米尔问题导致关系再度紧张,核试验使改善势头受阻,克什米尔冲突从而升级为涉及恐怖主义的复杂局势。[4][5][6]

战争背景

印巴分治及宗教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