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

20世纪初出现于法国的现代主义画派
野兽派(Fauvism),也称为“野兽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法国的一个画派。野兽派主张用原始眼光或用儿童眼光来观察世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形象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多用大色块和线条追求“单纯化”的装饰效果。[1]
野兽派代表人物有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莫里斯·德·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 1876-1958)、安德烈·德兰(Andre Derain 1880-1954)等[1],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塞尚梵高高更和新印象派的影响。
1905年,该画派的代表画家亨利·马蒂斯等人共同参加巴黎秋季沙龙展(Salon d’Automne)时,评论家路易斯·沃克塞尔(Louis Vauxcelles)以“野兽”(Fauves)称呼其画作,“野兽派”由此得名。[2]
野兽主义虽然发展时间不长,在1908年后便逐渐解体,但它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在欧洲形成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标志着西方绘画与传统的决裂[3],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最初的一个美术流派[4],为其他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指引了新方向。[5]野兽派彻底推翻了色彩作为绘画装饰物的固有观点,真正确立了色彩在绘画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1],对诸如德国表现主义苏格兰色彩主义者的作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野兽派与立体主义几乎是同时期产生的,二者在表现方式与艺术追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野兽派有许多画家转入立体主义,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5]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