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德·昆西

托马斯·德·昆西
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1785-1859年),英国散文家和批评家,其作华美与瑰奇兼具,激情与疏缓并蓄,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

人物生平

他的散文作品热情洋溢,经常达到语气庄重,韵律优美如诗的效果,与弥尔顿等伟大诗人的作品相似。出生在曼彻斯特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其父是一位富商和才华出众的作家,在他七岁时去世,德·昆西由他天赋极高却十分严厉的母亲抚养成人。中学时代擅长希腊文和拉丁文。十六岁时逃离就读的文法学校,漫游威尔士;十七岁时在伦敦流浪了一个严冬。早年风餐露宿的经历令他成为一个生活阴暗面的深刻洞察者,也使他罹患终生未愈的胃病和牙痛。大约一年后,家人找到他,将他送到牛津大学。在那里,为了缓解神经痛,他开始吸食鸦片。成为终生的瘾君子。在牛津大学着重学习英国文学和德国语言、文学,对英国新兴的浪漫主义文学非常向往,对威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1798)的革新精神和内容十分欣赏。1807年成为这两位诗人的亲密朋友。1809年,他搬到湖泊区的格拉斯米尔,和沃兹沃斯、柯勒律治、骚塞等呆在一起,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讲述了他们的很多故事。
1816年,德·昆西与玛格丽特·辛普森结婚,之后生了八个孩子。与此同时,他开始吸食更多的鸦片,为此耗尽了继承来的遗产。1818年7月他成为亲托利党的《威斯特摩兰公报》的编辑,但因为老是拖稿而使出版方不满,最终在1819年11月辞职。他在政治上倾向右派,维护贵族的利益,但也是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开始从事写作,1820年,经散文家查尔斯·兰姆介绍,与《伦敦杂志》的出版人相识。1821年,《伦敦杂志》发表了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大获成功,这部作品以他的亲身体验和想象,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潜意识活动,预示了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出现,虽然还在吸食鸦片,但德·昆西一直定期地向《布莱克伍德杂志》(Blackwood's)、《季度评论》(Quarterly Review)等杂志投稿。由于和《黑檀杂志》的关系密切,1826年迁居爱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世。
从1853年起直至去世,德·昆西编辑他自己的全集。全集共14卷,出版于1853年和1860年之间。他的文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和文艺理论。他把文学分为两大类:“知识的文学”和“力量的文学”。前者教育读者,后者感动读者。浪漫主义文学属于后者。仿此,德·昆西的作品也可分为这两类。在“知识的文学”方面,他写有经济著作《三位法学家的对话》;哲学著作《论康德》;教育著作《致失学青年的信》;历史著作《贞德》(1847);文学批评著作《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1823)、《论风格》(1840)等。在“力量的文学”方面,德·昆西写了《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自传》(1834~1853)、《来自深处的叹息》(1845)、《英国邮车》(1849)和《被看成是一种艺术的谋杀》(1827)等。